小食品大产业淮安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居全国首位
小食品大产业淮安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居全国首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吃呈现的热情越来越高,什么地方吃什么食材,什么品牌品质最好,这些都成为吃货们追寻的热点。淮安不仅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作为苏北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农产品,食品产业的蓬勃极大加快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根据最新的数据,淮安市仅培育地理标志和农产品注册商标达9800余件,其中地理标志以120件位居全国设区市之首。
商标品牌战略获多项政策扶持
今年3月份,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与中国工商出版社联合开展的我最关注的2017地理标志商标十件事评选活动刚刚结束。在评选出的十件事中,淮安市3件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工作榜上有名。据介绍,淮安市累计培育地理标志占全省地标总数的45%,大家熟悉的盱眙龙虾淮安红椒淮阴黑猪3件地标入围江苏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20强,淮安大米、洪泽湖螃蟹、淮安茶馓等品牌也深受消费者喜爱。淮安培育提升地理标志商标还被评为江苏农业创新十大举措之一,获得江苏省商标品牌建设金凤奖。
近年来,淮安市始终把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作为提升地方形象、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富民步伐的重要举措。为了培育地标品牌,淮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商标品牌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及重要商标资源保护等一系列文件,特别是将地理标志商标发展目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质量强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任务。
淮安市为地标品牌持续发展提供了诸多政策支撑,比如制定20172019商标品牌战略三年行动计划,规划设计农业商标品牌发展目标,加大对地理标志等农产品商标奖补激励,在江苏省率先设立了财政补助资金,对驰名、地理标志商标分别给予市级财政奖励60万元和3万元,在此基础上各县区还给予10万50万、110万元的配套奖励;对农产品商标给予每件10002000元的奖励;2012年市政府就设立了商标战略实施基金,年度经费达100万元,并且逐年增加;2014年扩展至对所有已注册商标给予800元补贴。截至2017年底,市、县(区)两级财政累计兑现商标战略补助资金达3200万元。
多举措并行助力地标品牌走出去
打造地标品牌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比如淮安大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并不理想,市场占有份额不高。为此,淮安市政府指导淮安大米实行产业联盟和lsquo;淮安大米rsquo;+企业商标母子商标的模式,帮助淮安大米品牌整合企业37家,品牌共建企业9家,产业链合作企业20余家,实现了三链融合,六个统一,并且通过举办交易博览会推广等方式,使得淮安大米品牌价值大幅提升。目前,淮安大米产品销往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二十多个省区市,品牌价值达38.59亿元。
除了产业联盟的推动,利用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和打造显得尤为重要。以盱眙龙虾为例,2012年助力盱眙龙虾迈开了网上销售第一步,与阿里巴巴开展了全面合作,2015年在淘宝开设了特色中国盱眙馆,2017年,淘宝、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三大电商平台共完成盱眙龙虾销售近1亿元。目前,淮安市已经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平台上百个,上线的地标农产品种类超过50种,互联网平台每日交易数据更新量达上万条,与上线之前相比销售额成倍增长。除此之外,淮安还借助科技提升地标品牌品质,比如与高校合作,引进优良品种,当地特产红椒的产量和品质有了极大的提高。椒农还将红椒制作成可食可看的盆景、工艺品和系列食品,实现了地标品牌的二次开发。为了提升淮安出品知名度,淮安市政府每年都组织淮安红椒洪泽湖螃蟹淮安大米等地标产品参加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洪泽湖螃蟹金湖大米纪录片还成功入选中央电视台10集纪录片《走进中国地理标志》每年淮安市还举办广告节、开展品牌设计大赛、最喜爱的商标品牌评选等活动,这些都为淮安地标品牌的打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如今,淮安地理标志品牌已成为一把强产、靓城、惠民的金钥匙,推动地标与特色产业发展相融合实现兴农富农之余,也加快了当地绿色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地标品牌培育过程中,淮安更植入文化这张牌,以大运河文化、《西游记》文化、淮扬菜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区域公共品牌。淮安以食品产业为引,打造系列地标品牌,进而推动地区整体发展的举措,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商标品牌建设的范本。
TAG标签:
患上狐臭会有什么症状结肠癌的病因主要有哪些呢
嗅神经母细胞瘤概述
损伤性休克的诊断办法有哪些